吟誦表演什麼都來,
每個人都知道他終會孤寂,
當酒店關門之後。
於是我們乾掉這最後一杯,
敬每個人的歡喜與哀愁,
但願這杯酒的勁道,
能撐到明天酒店開門。
我們踉蹌走出酒店,
像一群麻木不仁的舞者,
每個人都知道他必須問什麼,
每個人也都知道答案會是什麼。
所以我們乾掉這最後一杯,
酒如利刃腦子碎成片片,
反正答案一點也不重要,
問題也就無人提及。
我那天心碎不已,
但明天自然又能修補完好,
如果我帶著醉意出生,
我或許會忘掉所有悲傷。
所以我們乾掉這最後一杯,
有一句話我們永遠不說出來:
誰有一顆玲瓏剔透的心,
他就會曉得何時心碎。
「最後的召喚」是愛爾蘭.戴夫藍克所寫,像是一首歌,很多歌的歌詞就像是詩。同樣的,我也會把詩當做歌來看待。
不喝酒,或者不曾喝酒的人,不太容易體會這首歌呈現的氛圍,或者,那種心境。
喝酒喝到微醺時,是最棒的狀態,那種你意識還很清楚,身體也還能控制得住,但是眼前所有東西較變得輕靈起來,好像就會在下一瞬間飛起來。
我很少喝酒,只有在非常自在的與好友聚會時,才會找酒來喝。
但是我本來以為自己很會喝酒。
一直到最近幾年,被兩個女生打敗之後,我才體會到:原來我的酒量沒有想像中的好。一次是前些年在我家,豪邁的洪簡大俠還在到處找酒來倒時,我已在廁所抱著馬桶狂吐;另一次在應邀到內蒙古額爾古納市〈雖然名稱是市,面積卻是台灣的三分之二大〉參加生態研討會,結束後,市長請吃飯,只見那些女中豪傑一杯又一杯地乾,我們豈能示弱,或許是風寒水土不服,當我躲在走廊吐時,她們卻還在又唱又跳呢?
其實酒並不好喝。
或許是看多了李太白的詩,對酒有一份詩意的情懷;也或許看多了武俠小說,對酒也有份豪俠、道義、友情的欣慕。
我們的喝酒,也與這首歌詞中,那種西方人或日本人習慣上酒店喝酒,面對酒保吐露心事的文化不同。
一種是孤寂,一種是熱鬧。
★☆台灣遊行史上第一次由家長發起、策畫、串連,推動的☆★
0712我要免試的12年國教大遊行
明天(週日)下午2:00自由廣場
不見不散!
媒體聯絡人:符慧中0933-089-922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秘書長)
發言人:謝國清0933-767-609(我要12年國教聯盟召集人暨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親愛的朋友,自1994年春天民間發起「410教育改造大遊行」,要求去除台灣升學主義、管理主義和及粗廉主義的三大教育沈疴,並提出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促進教育現代化、制訂教育基本法四大訴求。引發官民第一波教育改革的聲浪。
遺憾的是,15年過去了,教育的升學主義問題絲毫沒有改善,政府不當用改制升格填充升學需求的政策已經失敗,粗糙的教育品質問題仍然沒有太大改善,逼得家長和社會各界不得不再走上街頭,並且提出至關國家競爭力甚鉅的落實12年國教訴求。期間家長團體不斷釋出善意,呼籲執政當局如果能儘快回應,則7月12日當天將改變遊行動員成為肯定政府的嘉年華會。家長的訴求儘管獲致全國各主流媒體大幅專題報導甚至社論的支持,認為惟有12年國教才能導正國中小教育正常化,有效提升國家和國民的競爭力,但都未能獲得政府的重視。
明日(7/12)星期天下午,來自全國各地超過83個家長、教育團體,成千上萬的民眾,將被迫再度走上街頭,集結在中共紀念堂自由廣場和凱達格蘭廣場。這是台灣教改史上、也是遊行史上,第一次由不分黨派的家長團體催生發起、規劃動員的教改大遊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