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不到,三十幾個孩子已經由義工爸爸媽媽所扮演的生命導引員喚醒,孩子們很快地起身將睡袋收拾好,他們即將展開這次自福山村自然探索營中的重頭戲:「看日出和進入原始森林探索」。
目前分類:教育之我見 (218)
- Jun 04 Mon 2007 11:43
在炫蜂團與孩子共渡快樂童年
- Apr 12 Thu 2007 16:48
讓孩子擁有綠色童年.....不一樣的環保實踐─與聖嚴法師對談之2
主:在都市裡長大的孩子,可能很少有機會親近大自然,多半時間都在家上網、打電腦、看電視或看電影等,因此荒野保護協會最近推出『綠色童年培植計畫』活動,希望增加兒童和大自然互動的機會。
法師,能否分享您的童年生活呢?您小時候住在江蘇,後來出家,應該有很多機會接近大自然與山林,經過大自然的洗禮後,您覺得對您未來的生命旅程造成了哪些影響?
- Mar 01 Thu 2007 09:00
有季節感的自然生活
搬到山上後,對於一年四季的變化,感覺上具體多了,不再像都市人必須透過電視來告訴你:「大閘蟹的蟹黃大餐上桌了,所以,秋天到了!」或者是靠百貨公司換季大拍賣或春裝上市的廣告來報訊,甚至對於很多朋友來說,也許從每天一早起床,到地下室開車,然後停車在辦公大樓的地下停車場,一天24小時幾乎都在空調的人造環境裏,對溫度、氣候的變化幾乎無法感覺出來。
- Feb 23 Fri 2007 09:19
陪著孩子看見城市、看見自然
給孩子被自然感動的機會
- Feb 07 Wed 2007 17:29
要不要送孩子上才藝班?
昨天康健雜誌的總編輯與編輯一起到診所來,一整個上午我們就在聊有關兒童身心發展與教育的問題,因為康健雜誌在四月份(為了婦幼節吧?)將製作有關兒童的特刊而來採訪。
想起了去年人本教育札記曾就孩子要不要上才藝班作了採訪,將部份內容摘錄在後面,供大家參考。
- Jan 09 Tue 2007 16:15
為什麼總是淡水與嘉義最冷
從小收聽氣象報告,遇到寒流,收音機總是播報淡水或嘉義是全台最低溫,那時候總覺得,住在淡水或嘉義好倒霉,每次都要忍受這麼冷的氣溫。
- Oct 09 Mon 2006 12:49
AB寶的祕密花園
原本我們和大部份上班族一樣,住在交通便捷而且生活機能較方便的都市裏。十年前生了雙胞胎女兒之後,先搬到都市的邊緣,也就是內湖與汐止交界處的白馬山莊。不過那兒雖然位在山邊,但是感覺上還是像把地整平,再規劃出一個有花園綠地的社區。孩子上小學後,決定搬到更富有自然生命力的地方,這次我們選擇新店與烏來山區交界附近的花園新城。這裏雖然也是社區,但是感覺上比較像人住到山裏去了。
- Oct 05 Thu 2006 07:18
騎著獨輪車上學
小學星期三只讀半天,有時候我會提早下班,帶著AB寶四處遊盪。
平常假日人滿為患的遊樂區或景點,在非假日時,居然都是空無一人。就像我去合歡山通常都選擇夏天,因為在夏天,到合歡山才能真正看到山,感受到山。
- Oct 02 Mon 2006 21:32
毛毛蟲的第一頓大餐
- Aug 02 Wed 2006 19:03
讓孩子嚐試不同的生活型態
- Jul 18 Tue 2006 17:56
國中生,走在鋼索上的歲月
- Jul 02 Sun 2006 19:17
讓學生有一個真正的暑假
- May 31 Wed 2006 01:39
麥田邊的守護者
最近重新看了年輕時看過的書,沙林傑所寫的世界名著「麥田捕手」,這本在評論者口中所謂「改變了整整一代人的書」,我想,那是浪漫的六○年代,那是理想正在燃燒的時代,相對於今日這個時代,還有多少人對兒孫輩以後的事懷有夢想?
在書中,那位大人眼中的問題少年對著他的小妹妹這麼說:「我老是想像有一大群小孩子在一片麥田裏遊戲的景象。成千成萬的孩子,沒有人在旁邊──我是說沒有大人──除了我以外。而我站在一個非常陡的懸崖邊。我幹什麼呢?我必須抓住每一個向著懸崖跑來的孩子──我是說如果他們跑著跑著而並未注意他們所跑的方向,那麼我就從懸崖邊出來抓住他們,那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我要做個麥田捕手。我知道那很狂,但這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
- May 14 Sun 2006 10:38
蚱蜢變蝗蟲
..... 原來,蝗蟲就是蚱蜢,牠們是同一種昆蟲,一群群的蝗蟲是發狂的蚱蜢...讓牠們處在擁擠,彼此碰撞的環境下,牠們就會開始產生變化....可是,人呢?是不是都市化後,從憂鬱症到精神疾病的增加,以及更高頻率更嚴重的暴力傾向,都是環境影響到人類行為的徵兆?
- May 06 Sat 2006 14:35
什麼是台灣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台灣孩子未來可以做什麼?或許可以做個管理者,來聘請那些苦讀出身的工程師或程式設計師......管理者的養成,該著重的是視野、包容力以及想像力與創意,然後是與人合作及協調能力,也就是所謂資源整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