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育之我見 (218)
- Jul 14 Mon 2008 17:41
孩子不上安親班,那麼要做什麼?
- May 06 Tue 2008 19:36
如何看待教科書與課外書─華人教育的省思之三
因為在馬來西亞巡迴演講期間,碰到世界書香日,當天應邀接受馬來西亞全國聯播的廣播節目採訪談閱讀。隔天,在當地報紙上看到一幅圖片,有一所學校舉辦閱讀活動,只見操場上坐滿了學生老師與家長,每個人手中都拿著「課外書」在閱讀著,場面相當驚人,想到閱讀要這麼來推動,也不免為我們的孩子覺得難過。
其實,知識就是知識,書本就是書本,理想上,應該是沒有「課內書」與「課外書」的區別,之所以要特別大張旗鼓如此「軍容壯盛地」閱讀課外書,可見得孩子們大概所有時間都在讀教科書了。
- May 01 Thu 2008 16:36
小學生課程內容與學習時間多少才適當?─華人教育的省思之二
世界的進步與變化,讓我們似乎陷於予盾兩難的無可奈何:一方面知道孩子要快樂學習,不該做太多知識上填鴨式的死背教學;但是我們也知道孩子要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存活與發展,他們似乎又不得不學會許多東西。
除了知識科目與各種生活訊息之外,各種語言的學習在這個國際交流愈加頻繁的時代,的確也有實際的必要性,同時,大家似乎也認為語言的學習不只是愈早學習效果愈好,而且在孩子功課與競爭壓力還不太大的兒童時期來學,以後在各種課業的競逐才不會「輸給別人」。
- Apr 30 Wed 2008 18:50
馬來西亞華人兒童教育現況的觀察與感想
四月中下旬應星洲日報 (馬來西亞六百多萬華人裏最有影響力的中文報,銷售量直逼台灣的四大報)及城邦出版集團馬新分公司之邀,從南部的馬 六甲到北部的檳城,在許多城市進行了多場的演講,除了其間剛好碰到4月22世界地球日及4月23日世界書香日安排相關環保與閱讀的講題之外,之前之後的許多場次講的都是訂名為「教養可以這麼浪漫」,以兒童教育為主的內容。
- Mar 17 Mon 2008 08:58
夢想與現實──第三屆國際兒童電視影展
公共電視每二年舉辦一次的國際兒童影展,是父母親與孩子共享的豐富精神饗宴,今年有來自三十多個國家一百多部影片,將在四月初播映,據前幾屆慣例,還會挑部份影片在公共電視頻道播出,並且巡迴台灣各地展演。
- Mar 15 Sat 2008 13:14
最快樂的時光─當圖書獎項評審的感想
長大後不再有作文課,就沒有機會寫「我最快樂的一件事」,這些年來,因為各種不同原因,在許多不同場合,接受過許多朋友的訪問或演講後提問,但是好奇怪,從來沒有人問過這個問題:「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難道,大人就不再需要快樂?不再必要去思考到底什麼事會令自己快樂嗎?
- Mar 14 Fri 2008 19:31
AB寶的節能減碳行動
這幾年因為全球暖化議題逐漸被社會大眾關注,從企業、民間團體到教育單位,都開始進行節能減碳的宣導計劃,荒野保護協會裏的兒童團隊「荒野炫蜂團」除了參與相關議題的倡導外,從二、三年前就開始進行節能減碳的行動,炫蜂家庭每個月都要填表檢討家庭的用電量。
或許是這個緣故吧,AB寶今年的科學展覽作業就選定這個主題。為了她們的研究報告,我們家常常要關閉總電源,或者不同迴路系統的電源,好比較出家裏各種電器的耗電量或者待機或保溫(喝水或洗澡的電熱水器)或冰箱的耗電量。
- Mar 07 Fri 2008 17:30
父母親要放輕鬆
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已經是個全球化的世界,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高度競爭,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使得每個人的工作壓力非常大,也不得不令我們担心孩子的未來,在許多工作機會流失到所謂第三世界國家、世界已經變成平的情況下,許多父母徬徨著究竟要給孩子學些什麼,他們才會有競爭力?
雖然台灣的政治人物常會說:「我們又不是被嚇大的!」可是每個父母親只要聽到商人恐嚇:「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上」,馬上嚇得乖乖就範,把孩子送去五花八門的語言或才藝或潛能創意的補習班,於是父母親的功能變成「計程車司機」,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接送孩子在不同的上課地點間奔波著。
- Jan 26 Sat 2008 17:21
為什麼不該讓孩子看電視?
許多朋友覺得我們家最怪的地方是沒有電視,他們很難想像活在21世紀的台灣,不看電視的人怎麼在社會上存活?怎麼與人往來聊天?
這個月出版了我的第五本書:「教養可以這麼浪漫」,許多在媒體工作的朋友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至今不到一個月,就有十多個不同媒體的專訪,其中有不少人對於「沒有電視」這一點相當好奇。
- Jan 16 Wed 2008 18:54
教養經驗的分享與實踐
昨天下午資深媒體人楊照在他的「一點照新聞」廣播節目中,針對我最近出版的「教養可以這樣浪漫」作了一個小時的專訪。
大概是因為他也有在讀小學的孩子的關係吧,他對教養問題相當關心,在節目空檔時他說坊間許多關於親子教育的書他看了不少,但是發現大部份都在「談高調」,他也很好奇我的書裏,以AB寶為實例,寫了許多故事:「難道她們不會有意見嗎?」
- Jan 10 Thu 2008 19:24
焦慮的父母親─其實你也可以浪漫
上星期出版了「教養可以這麼浪漫」,這七天來在台灣書籍三大通路(金石堂、誠品與博客來)銷售得似乎還不錯(昨天出版社打電話來詢問書中提到的一些年代上或許要更改的數字,準備更正後再版),這兩天我也特地看一下各出版社的出書狀況,赫然發現有關兒童教育方面的書相當多,看來台灣焦慮徬徨的父母親還真多。
也想起前一陣子與天下親子教育叢書的何琦瑜總編輯聊天,她談到去年出版了「教出品格力」、「教出寫作力」…等一系列特刊,想不到居然大為暢銷,使得他們思考是否要將特刊改為常態性的期刊。
- Dec 24 Mon 2007 15:39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鋼琴?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這個廣告台詞的影響「學樂器的孩子不會變壞」,台北市曾經學過或正在學彈鋼琴的孩子有百分之六十以上。這麼高的比例實在令人非常吃驚,到底有多少父母知道自己究竟為了什麼要送孩子去彈鋼琴?想來應該不會是因為孩子未來可能當個演奏家或作曲家吧?相信也不是作為自己孩子進入音樂教育的入門功課吧?
因為據調查,八成以上的鋼琴老師只知道是在「教人彈鋼琴」,並不是在從事什麼音樂教育。因此,老師也不會有責任感去引導學生去認識音樂、欣賞音樂,而孩子去上鋼琴課,也只是照著樂譜按琴鍵,就像學打字一樣,不停地按著這個會發出聲音的機器,孩子雖然可以彈出音樂,但不見得懂得樂譜上的曲子。因此,許多的孩子不管晉升到幾級,還是無法享受音樂的樂趣。
- Dec 21 Fri 2007 16:58
學生科學展覽與創意教學
因為AB寶在四年級及五年級時,都曾代表學校參加台北市的科學展覽比賽,得到幾個小小的獎項,所以我也跟著去參觀這些中小學生得獎的作品,看完之後還真的嚇了一跳!台北的中小學生的科學水準居然有那麼高呢?還是有那麼多科學天才散落在許多學校?因為有非常多的作品不要說孩子怎麼能夠想得出這些問題來,更困難的還是得設計出實驗流程,而我單單想看懂他們實驗的結論都還有點困難呢!而我還算是對科學教育關心的人 (曾經担任過圖書金鼎獎或年度好書大家讀科學類或知識類的評審委員),這難免令人感慨孩子參加「科學展覽」家長或者老師到底幫了多少忙?其實這種檢討的聲音,在美國中學裏也有,因為科展比賽得名有利於甄試進大學,因此有職業槍手出現,到後來得獎者所採用的方法或使用的儀器已遠遠超過中學生該有的程度。
- Dec 19 Wed 2007 18:58
如何與孩子善用台灣現有的公共資源
四年級的時候,有一位班上同學的媽媽在市立圖書館碰到AB寶,很訝異AB寶真的沒有上安親班補習,可是學校的考試成績還能夠那麼好。聽蘊慧回來轉述,只見當時A寶很認真的嚐試說服那位媽媽,希望讓那位同學也不必去上安親班,還舉了一大堆上安親班的壞處以及到圖書館作功課的好處。
AB寶上的小學,是非常普通的公立國小,位在媽媽上班途中,而且學校旁邊就是市立圖書館景美分館。著眼點就是當她們放學時,可以到圖書館寫作業以及看書,等媽媽下班接她們回家。
- Dec 14 Fri 2007 14:29
在台灣真的沒有辦法讓孩子快樂學習與成長嗎?──有感於李艷秋、簡媜與尹萍送孩子出國讀書
這個月資深媒體人李艷秋出版了一本書「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分享三年前她送十四歲的孩子出國求學的過程,今年六月作家簡媜也寫了孩子在美國讀小學的經驗「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連帶又想起了在教改之前,1993年天下雜誌主編尹萍在她孩子國三聯考前夕倉惶出走紐西蘭,十多年了,經過多少人的努力與心血,難道台灣的教育環境還是如此不堪嗎?
- Nov 27 Tue 2007 19:10
適合陪孩子一起閱讀的電影片單
- Oct 09 Tue 2007 22:00
親子共讀經典與電影 (之二)
我們家有一對雙胞胎女孩,在她們還不會說話時,每天晚上我們就會拿著繪本與她們一起共讀。
- Oct 09 Tue 2007 19:50
豚與海的對話─親子共讀經典與電影
我家從AB寶出生之後就把電視機拿掉,沒有了電視的干擾,就多出了很多時間可以一起閱讀。但是從她們上小學之後,每星期至少會挑選一部到二部的影片一起觀賞,透過電影或紀錄片是讓孩子擴大視野且具有同理心的好方法,不過當然,影片要挑選,看電影之前之後也都要作引導,除了有更多元的效果之外,也是很好的親子互動時間。
去年寒假,A寶的寒假作業是要寫一些經典名著的讀後心得,我看了一下挑選出的小說,全都有改編成電影,因此乾脆就把那十多本名著的電影全找齊,除了看小說也順便看電影,並且鼓勵A寶把我們討論的內容也一併記錄下來。
- Jul 14 Sat 2007 15:18
騎自行車培養孩子的韌性與挫折容忍度
AB寶的騎鐵馬遊台灣的行程結束了,曬成兩個小黑人般的回家,恰好過去二個星期每天都是烈日當空,氣温高達 35℃,要不曬黑似乎是很難的。下午的雷陣雨,往往又是傾盆般的大雨,對於在山徑裏騎車的她們而言,也是相當大的挑戰。
AB寶過了暑假就升上國小六年級,在這些年裏,我們雖然重視她們五育的均衡發展,除了學業及語言表達等一般的能力之外,還鼓勵她們參加所有校內外的競賽以及各種校隊,同時也讓她們把練扯鈴、騎獨輪車或民俗雜技等當成固定的運動機會,平日下課或假日時也常會到戶外或大自然裏活動,可是對於韌性、耐力及挫容容忍度或意志力等這些重要的素質,以乎沒有好的方法可以培養。因為我們知道,這種屬於人格特質的隱性學習,沒有辦法在課堂上或是一般父母師長與孩子的互動中教導,隱性學習必須在情境中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