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育之我見 (2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媒體曾報導,一群望子成龍的父母花費高昂的代價送孩子到所謂的潛能開發班接受離譜且不人道的「訓練」,這些屬於高知識份子的家長事後回想說同意這麼做,「好像中了邪!」

  其實已有無數的研究顯示,人不是自以為的那麼理性,而是非常容易接受暗示的力量,從自我預言的實現,比馬龍效應到集體催眠,群眾心理,無一不是利用了這種理性的盲點。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或許是這個時代的知識產出量太大,再加上全球化的高度競爭,許多家長在焦慮之餘,只好把孩子往各類補習班送,形成了孩子們從早上不到七點出門後晚上九點多才回家,只能匆匆忙忙洗完澡就準備上床睡覺。一整天上課被灌輸的知識沒有時間讓孩子自己靜下心來思索、沈澱,學習效果其實是很有問題的,而且,孩子在面對未來世界,具備該有的知識,只是最起碼的基礎,真正關鍵的反而是知識之外的能力。

  學校課程有結構與體制上的限制,身為家長是改變不了的,我覺得每個父母親都必須要有自力救濟的心理準備,不只是消極地想辦法「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而已,而是要積極地把下課以後的時間當作一個完整的教育領域去用心營造與規劃。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孩子上了國中之後,學校幾乎天天都有考不完的大小試,作業與評量試卷也似乎永無止盡,看著她們放學回家就在書前認真地訂正寫錯的題目,整理筆記,連要她們放下功課吃晚飯都得三催四請,相當心疼,不過也莫可奈何。

  不過,前一陣子孩子一放學回家就很高興地說她們班上已經吃過月餅賞過月了!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根據調查,現在的學生上床睡覺的時間愈來愈晚,幾乎已經會影響到身體健康與第二天上課的專注力與學習效果。

  許多家長也疑惑地說,每當要孩子睡覺,他們卻會表示:「作業還沒有做完!」我想,除了極少數的老師真的會出太多功課之外,大部份的孩子可能是回家後拖拖拉拉,直到很晚了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寫作業。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學校開學後,AB寶兩人又開始忙著準備科學展覽,一邊上網查詢資料,一邊討論著實驗流程。因為她們在小學四年級時學校的自然老師不錯,規定全年級每個人都要自己找同伴分組,交科學研究報告,然後從每個人的作業中挑選出優勝的組別再代表學校參加全台北市的比賽。

  大概是她們沒有補習也沒有上安親班,時間比較多,所以第一次作科展就入選,也激起了她們的興趣,也因此從小學四年級一直到現在國二,每一年都有機會代表學校參加比賽,所以我也跟著去參觀這些中小學生得獎作品。看完後還真的嚇一跳,台灣的中小學生的科學水準居然有那麼高?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最近有幾場大型的國際比賽在台灣舉行,高雄的世界運動會與在台北的聽障奧運賽,除了全家一起觀賞精采的開幕典禮之外,就讀國中的女兒還被分配到比賽現場為不同國家的選手加油,她們看著各式各樣的旗幟時,會競賽般地猜測是來自那一個國家,位在那裏,有什麼特色?

  這些年隨著全球化的進展,地球村幾乎已經不再是形容詞,而是真實的情況,每個家庭幾乎都有些親戚朋友住在國外,或者因為工作需要常常到各國出差,因此,在孩子的學習領域中,具備有國際觀也愈來愈重要。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自從八八水災的畫面出現在新聞媒體,正在就讀中學的雙胞胎女兒AB寶看到有許多災民後,就一再地催促我們要將她們存在銀行的壓歲錢通通都領出,並且直到帶著她們親自將錢交到已在災區服務的宗教團體的義工手中,她們才不再反覆叼唸。

  十年前九二一震災時她們還太小,但是她們在小學時遇到印尼海嘯以及四川地震時,都很慷慨地將她們辛苦積存地零用錢與壓歲錢一股腦的捐獻出,她們這樣的表現,使得平常會逍遺她們節儉到幾乎已經算是吝嗇的我,不免刮目相看。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從今天開始,在國語日報每個星期四我新開一個專欄,談孩子的學習,專欄名稱定為"無所不在的學習" 第一篇算是總論,主要是談我的基本態度──雖然教育是一種有方法,有步驟,可以操作也可以檢視效果的科學,但是對於個別家庭來說,教養是一種藝術,因為孩子就像一隻小鳥,握得太鬆,它就飛走了,握得太緊,它就窒息了。在真實的生活情境裏,學習並不是可以百分之百控制的科學流程,它是一種經過設計後的放任。換句話說,我們可以事先設計與安排適當的情境或環境,然後引導孩子在其中自由自在地發展。教育是一種「用心而不要太用力」的藝術。

                                       用心但不要太用力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前一陣子,某個周末假日沒有出門參加活動,全家每個人在客廳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就讀國中的女兒忽然說:「我沒有什麼天賦才華,看來只有認真讀書了!」

  聽到女兒這番感觸,嚇了一跳。因為我們從來不會在乎她們學校的考試成績如何,更不會拿她們去跟別人的孩子比較,也很留意平日的言行不會出現「好好用功讀書才能考上好學校找個好工作」這種現實功利的價值觀,甚至她們上了中學後花太多時間讀教科書、做測驗卷時,還會被我們消遣,然後強迫她們去運動或做家事,我也不時找一些精彩的影片或小說引誘她們看。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最近因為教育部打算花大錢在學校推動「有品運動」,引起輿論許多不同的聲音,不管是批評或消遣陶侃,我想大家的疑惑都是:「找一些偶像明星作宣傳說品德的重要,學生就真的會有品德了嗎?」

  雖然大家都承認,品德教育,或者公民教育,以及擴而大之的生命教育,的確是非常重要,但是,這些價值觀可以在學校課堂上教嗎?或許這是一種兩難困境,學校教育顯然不能只教學業科目(否則不就成了補習班,職業先修班),但是當這些領域放入學校體制內實施時,勢必一樣得有教材、教案,甚至評量績效的數據,這麼一來,淪為紙上談兵,空洞或荒謬,恐怕也是必然的結果了。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許多關心孩童健康的家長,常很焦慮的詢問「琳瑯滿目的點心、糖果、餅乾、飲料,該如何選擇,才不致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面對誘人的廣告、商家吸引孩子目光的促銷手段、同儕之間的影響,該如何幫助孩子抗拒這些誘惑;雙薪家庭工作忙碌,全家經常在外解決三餐,雖然非常贊同飲食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深具影響,但是就是力不從心。」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父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階段,能夠陪伴著孩子成長,一同學習的機會,若是仔細算算的話,扣掉上課及寫作業,吃飯睡覺等等時間,其實並不多。

  因此,在寒暑假長長的假期中,我們通常捨不得把這難能可貴的時間浪費在安親班裏,而是提前規劃、排定夫妻倆的年休假,以及吆喝一些好朋友,一起來計劃孩子們的假期。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台灣的教育改革十多年來,雖然在許多法制上的變革應該算是有很大的進展,但是對於教育的主體,也就是我們的孩子本身而言,壓力卻絲毫沒有減低,單單看升學補習班的數目在這十年來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四倍,登記有案的從四千多家成長至一萬七千多家(還有數倍於此的沒有立案的「家教班」沒有算呢)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或許很多,解決方法也眾說紛紜,我只是想起現今台灣的小學水準還算均勻,以及在小學就讀的孩子普遍也都能得其所哉,可是在民國五十幾年進國中還要考試的年代,可憐的小孩子在身心還未成熟時就要接受惡補的壓力。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禪天下月刊專訪摘錄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以為父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非常大,至少在嬰幼兒以及小學階段好像的確是如此,但是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上了中學,逐漸長大成熟,變成獨立的個體,為了融入社會而準備時,同儕的影響力將會取代父母,甚至我們恐怕會很震驚的面對這個事實──孩子長大變成什麼樣子,跟父母親沒有太大關係,而跟他們所交的朋友有關。

  最近這幾年有非常多研究報告指出,人的社會化、人格發展以及文化傳承等等,都在同儕團隊中形成,換句話說,孩子與他們的同伴所共享的世界,是塑造他們行為和性格的地方,同儕團體決定了孩子以後會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他的父母。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雖然在父母眼中,不管幾歲我們永遠是個孩子,但是,當自己身為父母師長時,我們會不會因為恐懼而給予孩子過度的保護?或者因為貪圖方便而阻礙了孩子自行摸索,從錯誤中成長的機會?

  小時候常聽父執輩談起,他們在十多歲就要外出工作分担家計,媽媽也常說她們小學沒畢業就要揹著襁褓中的妹妹,一邊幫忙做農事或撿材燒飯。可是現在的孩子到了十多歲時,恐怕還不太會打理自己的書包,仍舊處在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嬰幼兒時期。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孩子自從上了國中之後,花在課本與測驗卷的時間愈來愈多,我下班回家想找她們聊聊天,往往會碰到「我功課還沒寫完!」「明天有2個科目考試要準備!」的軟釘子。

  本來還有點担心親子互動時間只剩下周末假日帶她們到戶外玩會不會太少,想不到前幾個星期到南部演講,順便到朋友的農場參觀,居然發現在周末的傍晚他們讀國一的女兒還在睡覺:「因為平常她每天都讀書到半夜二、三點,所以周末就讓她多睡一點!」

  我想有不少的家長跟我一樣,雖然不斷告訴孩子考試成績不重要,但是孩子基於自己的自尊,同學的壓力以及老師的期待,還是會非常重視學校考試,在一分二分的成績上斤斤計較。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每個家長費盡心思栽培孩子,無非希望他們擁有更多能力,在未來更有競爭力,以確保有個幸福快樂的未來。

  父母的苦心當然沒有錯,但是,當我們鼓勵孩子優異的表現,為了他們贏過別人而雀躍時,會不會無形中造成孩子以外在成就或別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的生活態度?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快樂、升學雜誌,20094月號專訪親子同遊書海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昨天與張榮發基金會出版的道德月刊編輯有個約訪,這本薄薄的刊物據說發行量有數十萬冊,免費贈送給中小學校當作學校品格教育、生命教育的補充教材。

  到底「道德」該如何「教」?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