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的寒假超長,但是放假的日子還是轉眼即過,剛開學的AB寶已經考了好多個科目的測驗,不過她們姊妹倆放學後還是興致勃勃地討論那一天要結伴去看花燈展覽。
的確,在以前農業時代,要等到過了元宵節,年才算真正的過完,而且這幾年許多縣市都競相以元宵燈節做為吸引遊客的手段,儼然回應了千年前唐宋時代的燈會情景,不過相對於只能遠遠觀賞巨型花燈,我還是比較喜歡我們小時候自己用紙糊燈籠,提燈逛街的回憶。
雖然今年的寒假超長,但是放假的日子還是轉眼即過,剛開學的AB寶已經考了好多個科目的測驗,不過她們姊妹倆放學後還是興致勃勃地討論那一天要結伴去看花燈展覽。
的確,在以前農業時代,要等到過了元宵節,年才算真正的過完,而且這幾年許多縣市都競相以元宵燈節做為吸引遊客的手段,儼然回應了千年前唐宋時代的燈會情景,不過相對於只能遠遠觀賞巨型花燈,我還是比較喜歡我們小時候自己用紙糊燈籠,提燈逛街的回憶。
不少朋友有點挫折,也有點担心地問我:「從小我就很注重閱讀對孩子的影響,買了很多繪本,也撥出時間與他們共讀,可是孩子上了小學中高年級後就不太看課外書,怎辬辦?」
的確,最近有個統計,台灣的學生平均每天花了三、四個小時上網、玩遊戲,卻只花六分鐘閱讀課外書。雖然電腦與圖像也是個很好的學習工具,但是純文字的閱讀對思考與想像力的培養更有效。
雖然今年的寒假剛好連接著春節假期,形成難得一見的超級寒假,不過,通常過年前是家長工作最忙碌的階段,所以往往沒有辦法好好地安排或陪伴孩子,我看大部份的學生要嘛不是上安親班或補習,不然就是在家裏看電視或上網玩線上遊戲。
若長長的連續假日過得很平常的周末假日一樣,那其實是非常可惜的,尤其在沒有升學壓力,功課也不多的小學階段,千萬不要浪費了其實次數並不太多的寒假或暑假。
前一陣子寫了「如何陪孩子安排寒假生活計劃」的文章後,除了有人寄電子信件詢問該如何作計劃表,也有幾位好朋友帶著孩子跑到家裏來取經。
其實製作所謂全開海報紙大的計劃表是很簡單的,左側列出整個假期的日期,上側則是依每個階段不同的生活重點來分類劃格子。比如說,AB寶現在是八年級,明年就要考基測,所以學習重心就逐漸偏向考試科目,所以上面欄位包含了各種課程,以及電影日劇及小說還有活動旅行及其他這些項目。每天做了什麼就在那個欄位的當日空格中記錄下來,因為整張表格一目瞭然,在每次記錄時會順便看到前一天或前些天究竟做了什麼事,讀了那些書或看了多少小說或電影。
當我知道B寶被班上同學開玩笑地稱為「山頂洞人」,原因一方面是說我們住在山上,另一方面則是B寶對同學們的起鬨打鬧常常如老僧入定般不太理會,但是我也發現到,或許我們的疏忽,讓孩子們對現今青少年流行的娛樂文化接觸太少了。
這十來年住在山上,非常安靜,我們也改掉了聽收音機或聽音樂當作家居背景的習慣,除非是特地用影碟投影機播放,全家人一起專注地看。我自己年輕時候除了跟著大家聽民歌、唱民歌,當然也會跟著當年的西洋歌曲排行榜啍啍唱唱,但是通常還是比較喜歡抒情,節奏比較慢的曲風。
這一、兩天學校才剛考完期末考,就讀國二的雙胞胎女兒已經開始計劃長長的寒假加春節要如何安排。
從她們讀小學四年級開始,我們就開始陪著她們作寒假、暑假的生活計劃與紀錄。首先找一張比較厚的全開海報紙,然後教她們用電腦繪圖,列印出許多張A4的表格,然後貼在海報紙上,清清楚楚的把未來的假期每一天每個可以安排的時刻全攤在自己面前,除了填上預定的活動之外,每一天真正做了什麼事,到那裏去,也都登錄在上面。
昨天與前天在荒野台北總會舉行了荒野兒童環境教育工作坊,有八十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荒野伙伴參加,說是特別去為這些志工伙伴打氣,其實我只是想看看大伙眼中的光芒,想沾染點大家身上散發出的熱情,回家後找了一些六七年前寫給荒野義工幹部的信件,摘錄部份內容貼在後面,向這群"不死心"的好伙伴致敬。
為孩子植下一個綠色童年
每天下班回家,就看到讀國中的雙胞胎女兒,兩人各佔大桌子的一角,很認真地在讀書、寫作業。有時想跟她們哈啦兩句,只見B寶頭也不抬地說:「再見!」我只好摸摸鼻子溜回自己的房間,要等她們做完功課吃宵夜時才能聊聊天。
AB寶在讀小學時,只要看她們在練習測驗卷,就會被我消遣:「題目做太多會變笨的!」她們大致也能乖乖地聽話,只在段考前二星期加強做參考書裏的測驗題。但是,現在上了國中,我可不敢再如此建議,頂多只會幫她們哀怨一下:「可憐地國中生!」不過她們作息倒還算正常,每天十點左右就可以準備上床睡覺,據說她們大部份的同學都要到晚上12點以後才能上床呢!
參加完活動與雙胞胎女兒在回家路上隨意聊天,在車內狹窄空間內或許是當代父母親與孩子互動的大好時間了。
姊姊A寶透露了妹妹班上有些同學偷偷稱呼妹妹B寶是「山頂洞人」,因為她好像是古代人,對於現今青少年流行的事物一概不懂,也沒興趣去接觸。至於要「偷偷地」原因是B寶班上同學都很尊敬她,甚至可以說是「敬畏」,除了B寶學業功課始終是第一名第二名之外,又年年代表學校參加全台北市的科學展覽比賽,又是扯鈴校隊副隊長(隊長是A寶),賽跑也是全班最快,這學期體育成績還滿分呢,在班上雖然對同學都很友善、客氣,但是從來也不會跟大家聊些沒營養的話題瞎攪豁。
只見B寶有點毒舌派地回答:「什麼時代了,沒有人會去想這個問題,老師也不可能出這種題目的啦!」
倒是A寶指指還放在她桌上的「1949大江大海」問說:「是不是每逢九都會發生什麼大事?除了龍應台這本書寫的是六十年前的歷史,最近電影才上映過的胡士托事件,好像是在1969年發生,離現在四十年。」
小時候,每到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忙上忙下的準備著,小孩子感受到這些忙碌中的興奮,這些期待與儀式性的活動,變成了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溫暖回憶,我覺得如果能在童年中能創造許多如此的經驗,其實是父母可以給孩子很重要的生命禮物了。
因此,我覺得保有傳統節日的儀式是重要的,甚至也可以創造自己家庭特有的節日或傳統,讓一陳不變的生活中有一點變化與期待。尤其在時代變遷之下,許多家庭早已不花精神與時間「準備」過節,雖然照常放假,但是在廣告行銷的威力之下,消費商品已經取代了手工的心意,其實是非常可惜的。
以前我們會稱讚一個人「活到老學到老」,似乎是很難得的努力精神,但是現在「終身學習」已是在社會上工作謀職,生存的最基本條件了。因為社會變化太快,各種產業的替換率太快,任何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能才得以勝任工作。
因此,學會學習的能力,是孩子在求學中一定要養成的能力,因為未來需要的工作型態與所需的工具,現在都還沒有出現,而顯然我們無法教導孩子現在還不存在的東西,所以孩子長大進入社會,也只有靠著自己的力量學習了。
這些年針對學生的各種補習班、才藝班甚至潛能開發班到處都是,我想是來自於家長們面對「世界是平的」所產生的焦慮,所以想盡辦法要讓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好贏過別人,可是或許我們忘了孩子這麼「辛苦」,未來有沒有競爭力我們不知道,但是卻可能喪失了他們的生命力。
如何讓孩子活出美好而豐富的生命,應該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因此生命教育在這個這麼容易沮喪的時代是愈來愈重要了。
台灣近年已經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區,住在這裏的家長,恐怕也是全世界最焦慮的父母,從許多人逼著孩子去吞火,好開發潛能就可以略窺一斑。
我想,辛苦的家長到處尋訪名師秘方,無非希望孩子學會十八般武藝,好贏過別人,能夠找個好工作,有個較好的安身立命之處。但是,當我們的孩子所有時間與精力都花在註定過時的知識與未來或許永遠用不到的技能時(畢竟十年或二十年後,社會上會存在什麼工作,會需要什麼技術或工具,現在根本還沒出現,而且顯然我們無法教導孩子現在不存在的東西吧?)會不會排擠了讓孩子養成真正有用素養的時間?
最近社會各界都在探討大學生的上課態度問題,學生上課遲倒,吃東西、打瞌睡、戴耳機聽音樂之外,往往也因為半夜上網玩線上遊戲,早上無法早起而翹課,甚至大部份的大學院校上午第一節第二節課不敢排課。
當然,影響課堂上的秩序原因有非常多,而且孩子上了中學之後在校的學習行為,我相信家長的影響力已經愈來愈小,甚至是鞭長莫及,恐怕有心無力了!但是若能從小養成孩子自制與主動的習慣,不管在他們成長階段或是進入社會職場嚴酷的淘汰賽,相信才能有應對挑戰的能力。
雖然每一個人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教育部門也一再表達對於台灣學童體力與各項健康指標不斷衰退的憂慮,所以大力疾呼要加強各級學生的體適能,可是,大部份的家長與老師至今都還有一個迷思,認為有效果的讀書最重要的是要專心,如果要專心就要去除干擾心情要寧靜,如果「玩耍」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一定不能安靜的讀書。
因此,在台灣幾乎沒有一個學校敢把體育課排在上午第一節課,担心一早運動會影響接下來的上課效果。可是,有許多的研究證明,運動時會產生三種激素:多巴胺、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會幫助學生學習。多巴胺是正向的情緒物質,人在快樂情境下學習較有效果;血清素可以幫助記憶,正腎上腺素可以使孩子專注力增強。
這幾年因為全球暖化議題逐漸被社會大眾關注,從企業、民間團體到教育單位,都開始進行節能減碳的宣導計劃,我們家雙胞胎女兒小學時曾經參加荒野保護協會裏的兒童團隊「荒野炫蜂團」,他們要求每個孩子力行節能減碳的行動之外,每個家庭每個月都要填表檢討家庭的用電量。
最近有一本暢銷書「讓天賦自由」,作者提醒大家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歸屬,如此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也是人類社會能夠不斷地進步與發展的來源,他把這種每個人獨特的生命歸屬用「天命」這兩個字來描述,指的是「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能夠相互結合的境界。
這兩種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容易發現,也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事實上,有絕大多數的人,一輩子花最多時間做的事情,往往不是自己最喜歡做的事,也不見得是自己最擅長做的事,因此都活得不快樂,也不會很有熱情很有活力地面對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