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朋友為著他們那些整天吵著要買東西的孩子傷透腦筋,小時候想買玩具,買各種沒營養的垃圾食物,大孩子就會要求那些時麾流行的商品或流行服飾以及「別人都有,我也非有不可」的電子產品。
這些朋友很羨慕我,好奇我的兩個女兒為什麼從小就不會被這些五光十色的商品所引誘?從來不會跟著同學比時麾,追求流行時尚?
有不少朋友為著他們那些整天吵著要買東西的孩子傷透腦筋,小時候想買玩具,買各種沒營養的垃圾食物,大孩子就會要求那些時麾流行的商品或流行服飾以及「別人都有,我也非有不可」的電子產品。
這些朋友很羨慕我,好奇我的兩個女兒為什麼從小就不會被這些五光十色的商品所引誘?從來不會跟著同學比時麾,追求流行時尚?
早在今年三月就決定暑假陪讀國二的雙胞胎女兒去參觀上海的世界博覽會,於是四月份段考結束之後,她們就陸續開始收集資料,規劃行程,在討論那個國家參展的主題是什麼的時候,也順便為暑假過後升上國三的世界歷史與世界地理課程預先作準備。
五月一日世界博覽會開幕,這場歷史上最大規模,花費最多經費,也是最多參展國家與組織的盛會,吸引媒體不斷地報導,可是接著就有不少親戚朋友好心地勸我們說:「聽說參觀的人太多,要排隊好幾個小時才能進入展館參觀,值得去跟一大堆人湊熱鬧嗎?」
我們身處的這個全球化時代中,最大的特徵就是每個人愈來愈忙了,雖然現在的女人幾乎也跟男生一樣,必須上班工作賺錢,但是教養與陪伴孩子的責任,還是停留在古代,主要由媽媽來承擔。
當然,爸爸們有許多的藉口,要加班,要出差,要應酬.....總之,往往父親們真心感受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時,孩子或許已進入青春期的叛逆,因此,這些忙碌的爸爸應該要瞭解,無論我們是否希望,我們對孩子都會有深遠的影響,不管是正面或負面,因為孩子需要媽媽,也同樣需要爸爸的陪伴。
從世博回來已經好多天了,AB寶談到這次的旅行,還是眉飛色舞的,這些天也有不少朋友詢問狀況,我請AB寶代為回答,她們也都講得頭頭是道。
說實在的,不管用什麼角度看,這一趟到上海去參觀世界博覽會,應該都談不上「好玩」,每天一早六點多就起床,晚上十二點多才拖著酸疼的腳回旅館,中間十多個小時都在大太陽下奔走或排隊,即便進到館內,也都是像戶外教學一樣,接連著上許多堂世界地理或世界歷史的課程,早餐除了旅館吃的之外,往往餓到下午三、四點才在會場的超商買個麵包吃。就這樣急行軍地過了好多天,居然我們陪著一起的四位美少女會覺得好玩?
在台灣幾乎已經全都高度人工化的生活環境裏,平常已經很難看到真正的自然荒野,那麼為什麼要學習如何在野外生活?何況在台灣,若是在山裏面隨意砍樹生火捕獵野生動物,還是違法的呢?
前一陣子有一部「打不倒的勇者」電影,上映後我特別詢問了不少朋友,好像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部影片以及這本同名字的原著,真的是非常可惜。
這部電影是描述南非民主運動領袖曼德拉,他被關了二十多年,1990年獲釋,1994年當選南非第一次不分種族的民主選舉的總統,他利用1995年在南非舉辦的世界盃橄欖球賽,化解了南非長期以來非常嚴重的種族對立和衝突,並且成功地凝聚了全國民心的動人故事。
通常我協助孩子進行知識上的學習時,通常利用影片,或者是帶到現場,先引起他們的好奇與感受,然後再推薦一些相關的小說或書本,最後再回過來看課本綱要式的描述。
因為真正的學習必須有情緒在裏面,不管是驚異的好奇,快樂的感動,或生氣或悲傷,反正我認為只有孩子情感的投入,學習才會是主動且長遠有效的。
最近立法院通過環境教育法,其中以正式條文規定,包括所有政府部門及各級學校,每個人每年都要接受四小時的環境教育課程,沒有達時數的機構會被處罰。
這種強制性的讓每個人了解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當然是為了因應現在的全球環境變遷對人類文明的威脅,但是若不考慮這個議題,單單從孩子的學習領域,包括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以及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都可以從引導孩子接近大自然來著手。
最近因為台北縣政府打算要在小學周三原沒有排課程的時段,加上三小時的英語活化課程,引起了喧然大波,反對與支持的聲音都有,依著不同的立場與觀點,似乎也都各有其理由與根據。
同樣的在最近,環境教育法三讀通過,強迫各級機關與學校,每年都要上四個小時有關環境教育的課程,這個措施所有的輿論幾乎都贊成,也可見得近年對於環境變遷的影響,已經使得我們不得不關注這個議題。
記得我那對雙胞胎女兒AB寶二年前從小學畢業時,因為她們讀不同班級,因此有機會兩個人分別都得到市長獎,學校要她們寫一段感言佈置在牆面上,我們問她們怎麼寫,B寶愣愣地就朗誦出:「感 謝老師的教誨與家長暗中的協助…」
我們一聽,捧腹大笑,「什麼嘛,暗中的協助,好像秘密情報員般!」,相信老師們看到也一定覺得真是滑稽,只是B寶還是一副理說當然的表情:「咦,有錯嗎?!」
難得有一個星期假日全家人都沒事,可以待在家裏,天氣又轉晴,我坐在家裏陽台看書,也邊欣賞著大冠鷲在山谷上盤旋著。在國中就讀的雙胞胎女兒AB寶也拿了早餐到陽台一邊吃一邊聊天。
A寶跟她妹妹說:「導師每天要我們認份地認真讀書,還說「認份」就是我們班的班訓。」B寶也接腔說:「是啊,我們班每一科老師每次考完試就恐嚇我們,錯一題可能就會掉好幾個志願呢!」
記得在三十年前左右,大概正值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許多爸爸因為工作忙碌無法兼顧家庭,當時全台灣曾發起「爸爸回家吃晚飯」的運動,認為無論父母事業再辛苦,也要撥出時間回家吃晚飯,認為全家一起吃晚餐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基礎。
可是到了現代,曾詢問周邊的朋友,家裏平常日子會開伙,會一起用餐的家庭似乎愈來愈少見,甚至我太太在醫院任職營養師的同事們,雖然每天在教別人飲食的選擇非常重要,但是這些營養師自己在家開伙的人也微乎其微,也如同一般人一樣是個外食族。
清明假期全家人到金山掃墓,讀中學的雙胞胎女兒AB寶,遇見了她們讀小學時認識的朋友,只見那個女生氣嘟嘟的,好像正在跟家人吵架,A寶過去跟她在旁邊講了一些悄悄話。
回家途中,我有點好奇地問A寶:「你那位同學怎麼回事?跟媽媽吵架了?」A寶回答說:「她正在怪她媽媽怎麼可以進她電腦偷看她寫給朋友的信?奇怪啊!信件給媽媽看有什麼關係?她真是個怪人!」
在全球化高度競爭之下,當一切東西都同樣地又便宜又好用時,講究美感與藝術的設計,重新又被重視,包括最近這些年台灣各界人士不斷提到的要將工業生產製造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大概也因為如此,美術班或各種藝術展覽,都吸引了大批家長帶著孩子進行美術教育。
可是我覺得世界著名的畫作或藝術品,固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象徵,在歷史或文化上有重要的價值,但是對於年幼的孩子在培養美感教育而言,並不見得是適切的工具。
孩子放下手中的書,歎了一口氣,我趁機問她們:「看完這本馭風男孩,有什麼感想啊?」她們不約而同的回答:「他實在太厲害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非洲馬拉威的年輕男孩,九年前非洲乾旱,在天災加人禍之下,這個當時小學畢業無法繼續讀書的14歲男孩,在那沒水也沒電,有一餐沒一餐的艱困環境之下,因為強烈的求知慾,雖然家窮無法讀中學,他卻在小學的圍書館裏來自國外捐的贈的書籍裏找到一本中學的科學教科書,從裏面看到渦輪發電機的照片,他也找到另一本「物理學釋疑」的書,其中有許多照片與圖示來解釋發電的原理,他就憑著這麼少的資料,努力自學,並且嚐試動手做,在垃圾回收場找材料,居然拼湊出一個風力發電機,這個發電機不只給他家照明燈光,也轉動了他更大的夢想,改變了他的人生。
最近這幾年陸續有些偉大的藝術家或世界名畫的真蹟到台灣展出,許多老師與家長趁這個機會帶孩子們從事美術教育的戶外教學。
其實我認為孩子的美感教育培養要從藝術與繪畫的源頭,也就是從大自然裏直接去體會,也就是在真實的世界裏用各種感官去摸、去聽、去看、去感受,而不是藉由間接的媒介去認識美。
雖然平常我們都是在家裏用投影機放映在牆上看影片,不過最近還是特地帶孩子上戲院看「波西傑克森」與「阿凡達」兩部電影。
看完之後,我問孩子:「除了特效科技表現的形式之外,這兩部電影有什麼不一樣?」A寶說:「波西傑克森主要是講希臘神話裏的人物。」B寶接著回答:「阿凡達是科幻電影,想像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過年時家族聚餐,看到許多姪子姪女都已上大學或大學畢業,不儘又感慨歲月的飛逝,不過知道在讀大一的姪女利用寒假在台北的影城打工,不免眼睛一亮,因為我從小喜歡看電影,小時候總認為拿著小手電筒,在黑漆漆的戲院裏,幫觀眾帶位子是最棒的工作了,可以賺錢又可以免費看電影。
從姪女口中得知,原來整個影城二百多位工作人員,除了幾位二十六、七歲的主管外,其他全都是十幾歲的工讀生,訝異之餘,除了佩服老板的精打細算之外,也讚歎他們的管理制度,能把這麼一大群年輕氣盛的小朋友治得服服貼貼的。
許多朋友覺得我們家最怪的地方是沒有電視,他們很難想像活在21世紀的台灣,不看電視的人怎麼在社會上存活?怎麼與人往來聊天?